主页 > 出口百科 > 口罩出口 > 口罩出口客源市场分析_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口罩出口客源市场分析_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谭剑 2023-08-24 21:57

导读:⒈“你们做的事,算不算发国难财?”在纪录片《口罩猎人》中,商人林栋躺在沙发上,面对着镜头后的提问者,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⒉过了一会儿,林栋坦然地回答:“我

⒈“你们做的事,算不算发国难财?”在纪录片《口罩猎人》中,商人林栋躺在沙发上,面对着镜头后的提问者,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⒉过了一会儿,林栋坦然地回答:“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在帮助他人,我的生意并没有建立在大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疫情之下,大家都需要口罩,我冒着风险去采购了一批批口罩,是为了尽力满足委托人的需求。”。

⒊作为一个“90后”商人,林栋有着和传统不同的消费观,也具备冒险精神,与人交流时显得很坦诚,极具人格魅力。也许,这些都是他最终成功拿到口罩订单的原因。

⒋那么,林栋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转行做起口罩生意的呢? 远赴土耳其谈判的过程中,他又是怎样和军火商人搭上关系的呢?。

⒌林栋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父母从事医疗器材生意,幼时家境不好,一度落入了吃不上荤腥的窘境,因此,他便比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⒍从广西艺术学院毕业后,林栋选择进入摄影行业打拼,但客源几经浮沉,难有发展,于是便回了家,接手了家里的生意。

⒎疫情之前,林栋家的医疗器材生意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父母多年来积攒了不少人脉,做生意时讲究信用,因而声誉不错,有了稳定的客源。

⒏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一时之间口罩供不应求,可是,口罩的生产周期却长得令人焦急,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⒐林栋当然注意到了如此巨量的需求,他想到了家里在土耳其的合作团队,虽然此前只做过医疗器械的生意,但有长期合作累积的商誉,假如此时想借助他们的力量购买口罩,大概也并非难事。

⒑2020年3月,中国的疫情刚刚出现好转的趋势,但是,时刻动荡的市场,不断攀升的感染病例数据,以及无数人在暗中虎视眈眈,都成为了林栋购买口罩的阻碍。

⒒不过,林栋一向敢想敢做,构思了初步计划后,他就市场分析联系了团队,打算远赴土耳其谈生意。

⒓出发之前,林栋雇佣了一名助手兼翻译,名叫,英语流利,工作能力出众。在后续的商业谈判中,的胆识与魄力给他帮了不少忙。

⒔那时,就有人问林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口罩生意的呢?”对此,林栋表示,自己是个商人,需要通过生意来赚钱,这是理所应当的。即使口罩在当下属于特殊的商品,也不能将一切相关的交易行为都划定为“不道德的”。

⒕到达土耳其后,林栋发现土耳其的口罩有大量存货,已经完成了整个生产流程,并非如之前想象的一般,还堆在工厂里。

⒖但麻烦的是,这些口罩大部分都被中间商预订了,即使手握大量资金,也很难得到交易机会。

⒗林栋稍加思索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住最豪华的酒店,出行都要有排场,让中间商看见中国商人的“实力”,主动前来交易。

⒘于是,林栋和团队住进了当地最昂贵的香格里拉酒店,每晚的价格高达5万元人民币。当然,考虑到当地的治安混乱,为了保障自己和同事的安全,林栋雇佣了几名持枪的保镖,随时跟在他们身边,避免出现意外。

⒙随后,林栋向一些小商人购买少量的口罩时,出手十分大方,很快引起了那些中间商的注意。

⒚很快,就有中间商主动联络林栋。略过寒暄,甚至没有自我介绍,他们直接找到林栋,开门见山地问他:“我有很多口罩,你要不要买?”。

⒛林栋在商界打拼多年,见过不同的场面,并没有被这样直接的交易方式吓到。他提出,要先去仓库看看货品,再决定是否交易。

一名中间商答应了这一要求,带着他们一行人去了仓库,仓库里堆着大量的熔喷布和无纺布,都是制作口罩的标准材料。那位中间商拿出了样品供他们检验,林栋和都上前去摸了摸那些原材料,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亲眼看到数量巨大的口罩后,林栋当场便决定推进这笔交易。不过,当地局势复杂,外国商人极其容易上当受骗,而在疫情之下,口罩的交易尤其敏感、危险。考虑到种种因素,林栋打算委托一名军火商人帮助他们交易,以确保自己和团队的人身、资金安全。

事实证明,林栋果真是一名小心谨慎、有远见的商人,他及时的决策和选择有效地降低了这笔交易蕴藏着的风险。

林栋和这名军火商人此前有过生意合作,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林栋还曾开玩笑地问那人:“更喜欢做军火生意还是口罩生意?”军火商人听后,笑着表示两者都一样,都有利润。

经过商议后,林栋委托军火商人替自己下了定金,之后便等待着中间商交货。没想到,在这当口上却出了岔子。

交付时,林栋发现,中间商给他们的货品和样品存在差异,并非符合中国医疗标准的三层口罩,而是两层的,缺少了最重要的熔喷布层,效果比标准的口罩差很多倍,与他的要求严重不符。

验货后,林栋当场拒收这批货物,并和中间商反复协商,要求取消交易,退货退款。

这次的中间商实际上是土耳其的兄弟二人合开的家族企业,两人在谈判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哥哥坦率地承认他们交付的口罩不合格,表达了诚挚的歉意,但绝口不提退钱的事儿。

而弟弟,则热情地推销他们自己生产的口罩,以各种噱头来唬人,实际上仍旧是不达标的产品。林栋不愿意退让,也反复表达着他们团队的要求,尽可能地寻求转圜余地。

但在几次协商后,他们仍旧没能要回钱,又怕惹恼了当地人,招来报复。无奈之下,林栋又去向军火商人求助,最终,在军火商的调停之下,那对兄弟不情不愿地同意了退款。

第二次,林栋仔仔细细地查看了样品,却发现样品里依然没有熔喷布,全是次等的无纺布,但是进出口检测报告上却赫然写真“熔喷布”,这样明目张胆的造假,令林栋等人目瞪口呆,只好无功而返。

后来,林栋遇到了商人哈桑。哈桑手里攥着大量的熔喷布和无纺布,数以吨计,愿意以一吨2万美元的价格,两年内每月稳定供给林栋15吨的口罩原材料。

这样一来,林栋虽然有了稳定的供应商,但没人能准确预料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他也就无法预估未来两年内的口罩市场的供求状况,当下看起来有利可图的生意,说不定一个月后就会一文不值。

但是,交易的前提是,林栋必须冻结1200万元美金,作为双方长期交易的保证金。林栋认为冻结如此大量的资金无疑是强人所难,但哈桑手里有充足的货源,并不缺交易对象,因而底气很足,谈判进行得很艰难。

为了达成交易,林栋最终提出,他希望哈桑能降价提供口罩,或是降低保证金的额度,这样他才能负担得起。

起初,哈桑仍然不愿意松口。但两天后,哈桑飞往伊斯坦布尔,再次与林栋谈判,最终作出了让步,让林栋拿到了这批原材料。

这几次谈判中,在场的众人都紧张得额头冒汗,交易金额巨大,明显有利可图,但与之伴随着的,是无法预测的风险。而且,在别人的地盘谈生意,要是得罪了重要人物,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对林栋而言,做生意也许就像个险象环生的游戏,时而需要大胆冒险,时而需要谨慎小心,时而又需要放手一搏。而这一次,林栋选择了放手一搏,先拿到货源,再考虑下一步的销路问题。

在达成了几笔交易后,林栋有些想家,便打算回国了。

没想到,由于海外医疗市场混乱,社会治安也不够稳定,因此一行人回国的计划一再搁置。

在后来的交易中,为了快速拿到货物,缩短交易周期,林栋的团队往往会选择现金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风险极高,缺乏售后保障,常常对此表示担忧。

不过,这样的“不确定性”对当时才三十岁的林栋而言,却意味着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冒险,他认为,正是东奔西走做生意才让他获得了精彩刺激的人生体验,从而赋予了人生独特的意义。

实际上,林栋并不是唯一一个透过小小的口罩看见巨大商机的人。

疫情爆发后,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市场缺口巨大,催生了很多借机牟利的企业。

根据我国工商注册信息显示,2020年2月至4月,全国超过2.8万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中新增了“口罩、额温枪、消毒液、防护服、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

其中,口罩和呼吸防护相关企业新增超过3.1万家,是去年同期增速的20倍。新增熔喷布相关企业1250家,增速更是达到去年同期的45倍。

林栋的经历固然是险象环生,但他最终还是拿到了超过60亿元的大订单,赚了不少钱,让不少伺机而动的商人眼红不已。

不过,由于国际相关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各国对于防疫物品的标准、定价存在很大差异,做这一类买卖的商人里,有人欢喜,有人发愁。

疫情本就影响了很多人的生计,收入减少,生活质量降低已经成了常态。在这样的窘境下,不少人瞄准了口罩市场,甚至为此铤而走险,实施诈骗。

比如,2020年春节期间,乐华娱乐的艺人黄智博,就因为一念之差,以出售口罩为名,借助网络平台骗取钱财,涉案金额高达28万元人民币。

案发后,黄智博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元。

除了艺人会利用自身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非法敛财之外,还有一些胆大的骗子也趁机浑水摸鱼。

2020年4月时,有人在朋友圈声称“中石化燕山石化仓库有8吨熔喷布,只要马上打款10万定金,第二天一早就能到北京提货”。乍看之下,这样的交易信息和林栋在土耳其的交易模式很像,也确实是紧急状况下才会出现的模式,似乎有一定的可信度。

由于急需口罩,有人来不及核实该信息的真实性,就急匆匆地下了订单,付了钱,等待着第二天收货。

谁知,到了交付时间,那人却又说:“要再给2万元,才能顺利放货物过去”。买家将信将疑地打了款,之后站在约定的交货地点——燕山石化门口静候了一天,却连个口罩的影子都没见到。

实际上,当时生产口罩的原材料熔喷布是定向供应的,几乎不可能由私人进行交易,无论骗子如何保证“货真价实”,都只是骗局罢了,最终都被官方平台定性为假消息,不能相信。

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林栋手里的人脉和资源,也不是人人都和他一样善于经商,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因此,在交易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国际市场里,想要成为“口罩猎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疫情爆发至今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有人前往东南亚寻找口罩货源,有人则向欧美公司高价收购口罩。有人像林栋一样组建团队,也有人单枪匹马飞去国外洽谈生意。

特殊的时代背景,特殊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否被看见,这些“口罩猎人”都是真实存在的。

为了利润也好,为了满足国民需求也罢,总之,他们是冒着感染新冠的风险,时刻担心着杀人越货的意外发生,从国外带回了口罩,缓解了国内口罩市场的供求矛盾,让更多人买到了口罩。

如今,仍旧没人能预料新冠疫情的未来趋势,也没人能预料,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某个领域的“猎国内人”,像两年前的林栋一样,踏出国门,坐上危机四伏的谈判桌,带回人们急需的商品。客源市场分析国内。

点头像!快速帮助

717087283

3234818751

0574-86090528

扫二维码

即享首单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