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出口已成功怎么办_中国口罩大量出口的认识
谭剑 人 2023-08-24 22:54
⒈在1月8日,内地终于恢复了和香港的人员正常往来,深港口岸逐步开放。
⒉自从2020年2月疫情爆发后,香港和内地等待“通关”的这一天整整等了1065天,将近三年的时间。
⒊我也见到了一些从香港赶回来的企业家,里面有我们的学员、朋友,也有公司、亲人还在深圳的创业者。
⒋虽然大家戴着口罩,谨慎的保持着距离,但从他们激动的语句里,我依然能想到那句港片里的经典场面:。
⒌在随后的聊天里,我也能感受到通关喜悦之后的沉重:。
⒍人能回来了,但三年过去,香港以及这些企业失去的经济增长和机会,还能回来吗?。
⒎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疫情中“真实”的香港。
⒏在2021年,有专家说香港经济面临严峻危机,与内地通关是挽救香港经济的唯一法门。
⒐香港是一个连接着中外经济联系的特区,地位很特殊,它的经济结构是一个高度依赖内地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市场。
⒑金融、旅游、贸易物流、专业服务是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据香港90%以上的。
⒒从这些方面来看,疫情对香港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⒓比如说旅游、餐饮行业基本上是揭不开锅了,大量企业倒闭,香港的朋友告诉我,香港很多开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店都关门了,失业率急速上升。
⒔2020年,香港经济倒退6.5%,在6000亿救市基金砸下后,靠着消费券,香港在2021年一度反弹,增长了6.3%,但同样的是,香港政府2021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2325亿。
⒕结果到了2022年,疫情又来了,香港预计2022年全年经济衰退3.2%,财政赤字再加1000亿。
⒖没错,这些都是香港经济灰暗的一面,围绕着旅游、餐饮、物流的大量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倒下,受雇于这些行业的服务人员失业,成为了依赖社会福利生存的非就业群体。
⒗那么,恢复通关就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能重整旗鼓了?。
⒘在疫情中,香港经济还表现出了另外一面:一个持续增长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中心。
⒙疫情三年中,香港的金融、地产和紧密相关的高端服务业,依然在增长。
⒚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2世界投资报告》显示,香港作为中国特区,在对外直接投资上排名所有经济体第七名,在吸纳外来投资中更是升到了全球第三。
⒛香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用高超的技巧,负责着中国和欧美经济体两种截然不同制度的中间人,让全球资本包括中国资本可以在两地之间顺畅地流动。
这就相当于一个准入牌照,让香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八方来财之地”。
同样是在2022年,香港成年人人均财富约50万美元,香港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仅次于美国,这同样也是香港无比真实的一面。
一个是国际化的典范,人民币离岸中心,金融流通中心,富人的天堂。
另一个是产业结构无比单一,在疫情面前,过度的集中化和服务化让其他领域的中小企业跌入地狱。深层的金融化影响着人才和资金流向,新的增长点难以形成,社会缺少创新的动力,在最近10年间,香港没有出现过哪怕一家大型本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最富裕的一成人和最穷的一成人,每月收入的差距从30倍来到了2022年的80倍,大部份年轻人的工作收入,永远追不上房价和通胀。
这些,仅仅靠跟内地通关,靠内地输血就能解决了?。
我们去回顾香港经济的三次转型,在60-80年代,随着欧美的产业链转移,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贡献了香港30%的和40%的就业。
但是,自由放任的“自由港”制度让香港的第一次转型止步于基础的工业化,缺乏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
在80年代后,制造业带动了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香港和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模式诞生,香港成为了大陆产品流向西方的重要渠道,贸易、航运、工商服务促成了香港的第二次转型。
在2000年,贸易物流逐渐替代低端制造业,贡献了香港超过20%的。而香港也完成了“去工业化”道路,把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给了大陆,制造业的贡献值从23.7%一路降到不足5%,本地出口从70%减少到10%,完全走向了服务化。
在香港回归叠加2003年中国加入后,世界走进中国,中国也加入到了全球化的体系,香港应运而生了第三次转型,成为中国和世界的金融代理和资本中介。
为生产所服务的行业开始空心化,只有那些增值高,容易赚钱的金融、保险、地产成为了香港最倚重的行业,一直到现在。
我们不能说香港这三次转型是成功的,也不能说它是失败的。
因为每次转型都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让香港在历史和政策红利面前吃得饱饱的。
但是,每次转型又只是富了一少部分大家族就戛然而止,再加上自由主义的盛行,需要重资产投入、长周期回报的实体产业、科技产业根本没办法在香港生存,只有单纯的流通性服务业和给富人去提供高端服务的服务业才有比较好的收入,最后,在疫情影响下成为香港撕裂的两面。
在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口罩化主义抬头的今天,香港经济所欠缺的可能不只是通关,而是变革到底的决心。
香港新特首对香港经济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这种表态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香港最近开启了多项“内怎么办地人才引进”计划,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但最终能不能坚持下去,依旧需要看转型的决心和意愿。
同样,对我们企业来说,领导者下定决心,推动到位,能让大多数人分享到发展成果的转型才有意义,才能坚持下去。
珍惜这一次的疫情危机,因为接下来,疫情就不再是我们退缩和拒绝改变的借口了。
唯有不断进取,认清真实的自己,这失去的三年才有机会更快大量出地补回来。口罩大量出怎么办。